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实现碳中和 丰田汽车再领时代潮流

来源:新民网     编辑:捷升     2021-12-13 16:29 | |

  近年来,碳中和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国也在今年确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各项举措全方位助力环境保护。而在交通出行领域,中国正与全球同步迎来能源变革,进入了产业转型升级阶段。

  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丰田汽车已将视野聚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课题,颇具前瞻性地悄然布局,研发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主动挑战新车以及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零排放,以应对中国市场的严苛环保要求,为全人类“量产幸福”。

  混动先行成效斐然

  “双碳”目标提出之前,丰田汽车在节能减排领域深耕已久。早在1992年,丰田汽车就发布了《丰田地球环境宪章》,并于1997年生产出其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PRIUS 普锐斯”,2014年率先推出其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MIRAI。到2015年,丰田汽车发布《环境挑战2050》战略,关注全球资源及环境问题,以“使汽车产生的负面影响无限接近于零”和“为社会带来正能量”为目标,在“打造更好的汽车”、“更好的生产活动”、“美好城市和美好社会”3大领域发起了6项挑战,其中一项挑战是新车以及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目前,丰田汽车积极推动HEV(双擎)、PHEV(双擎 E+)、EV(E 进擎)、FCEV(氢擎)等技术进步与普及,全方位为中国消费者乃至全球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希望消费者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目的、不同使用场景,自由选择兼顾“可持续发展与实用性”的出行服务与产品。

  截止2021年,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已推出C-HR EV、奕泽E进擎等纯电车型,以及卡罗拉、凯美瑞、雷凌、荣放、亚洲龙等丰富的双擎车型阵容,深受欢迎。与此同时,丰田汽车在全球HEV累计销量超过1800万辆,电池量只相当于约26万EV,但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相当于约550万辆EV。

  电动前行再做表率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丰田汽车展出了TOYOTA bZ 纯电动专属系列首款全球量产车型的概念车 "TOYOTA bZ4X CONCEPT"、氢燃料电池车MIRAI Ⅱ。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丰田e-TNGA研发的首款车型,TOYOTA bZ4X不仅带来优于同级的车内空间和更顺滑的驾驶感受,在有效利用能量回收的同时,还在全景天窗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凭借太阳能充电系统,能够在停车时灵活充电,提升EV的续航里程及燃油经济性,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

  根据规划,丰田汽车将在2025年前导入35款新电动化车型,力争2025年电动化车辆销量将占整体50%,与2020年相比增幅 50%,让消费者认识一个全新的丰田汽车。

  与此同时,作为明年北京冬奥会的移动合作伙伴,丰田汽车为赛事提供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 Ⅱ、柯斯达氢擎,以及多款BEV、HEV车型,所有车型均为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并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助力北京冬奥会成为史上碳排放最少的冬奥会。

  技术加持碳零排放

  实现碳中和,丰田深知不能仅靠车辆技术进步,因为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必须要从车辆生产、使用到回收等各个环节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此,丰田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不断探索力求做到极致,努力降低各个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生产环节,经过一番努力,丰田汽车在华工厂2020年单车生产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之2006年减少46%、废弃物减少88%,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同时,丰田汽车核心经销店也开始使用绿色电力,并向全国1500家经销店推广节能措施。不仅如此,丰田汽车还从2001年起就开始开展植树活动,至今已累计植树600万棵,并未雨绸缪地发展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事业。

  但是单独一家企业不可能实现碳中和,更需要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共同努力才行。丰田汽车将继续向更多中国企业扩大HEV系统和FC系统的外供范围,并在自动驾驶、新能源、MaaS、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扩大合作,努力实现电动化核心零部件100%本土化生产。


  (新民网出于传递汽车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