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级家用轿车市场向来是各大车厂家最为关心的必争之地,也是自主品牌向合资车企发动挑战的主战场。近日,风头正劲的长安汽车日前以一场“美好生活有逸达—品质篇”鉴赏直播,探秘长安汽车渝北智慧工厂,直击先进激光钎焊、高标准自动涂装以及自动化总装等精湛工艺,让广大消费者了解逸达从0到1的整个过程,展现方舟架构赋能下的逸达品质优势,凸显逸达非凡的品质新代际优势。
鉴赏直播按照制造环节的顺序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焊接环节、涂装环节和总装环节。通过多场景展示、深度化沟通、趣味性互动,生动展现逸达品质新代际魅力。此次别具创意的活动,用实力说话,用品质说话,也为长安逸达的全球预售发布作了很好的铺垫。
以更高阶的产品进行打造,致力于带给用户时尚、精致,且极具科技感和品质感的高价值用车体验,助力用户畅通无忧出行,享受美好生活。作为长安汽车着力打造的一款“质美智省新家轿”,长安逸达不仅是最新一代设计语言“纵横万象”下的首款量产车,更被赋予了超代际的强大实力。与同级竞品相比,不止拥有美学新代际、品质新代际、智能新代际、技术新代际四重代际差优势,更有望开启精致、时尚,高品质和高智能的高价值出行新时代。
外观方面,逸达延续了长安家族经典的无边界前脸设计,搭配源代码数字化前格栅,以及数字光标LED灯组,彰显了不凡的科技气质。另外,新车还采用了目前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匹配18英寸(顶配)刀锋五辐式轮圈,更凸显了整车的前卫时尚。
得益于方舟架构的强大支持,逸达拥有低重心、高刚性的车体结构、底盘硬点性能参数更好等特点,实现破损路面车辆动作幅度小,过减速带冲击小,无多余上下不收敛动作,底盘紧凑感强,舒适不颠簸,同时塑造更大的顶部空间和更宽阔的前方视野,只为带给用户更舒适的驾驶感受。
方舟架构还优化了宽高比、轮宽比,让体态设计更符合未来大轴距、长车头、短前悬、低车高、大轮毂趋势。逸达整车尺寸为4770*1840*1440(1450)mm,高宽比仅0.78,体态更低趴,展现更完美的体态比例,同时严苛甄选高品级材质和用料,如座椅绗缝工艺、木纹及细节处亮色装饰件点缀等,以满满的细节和精益求精的匠心,诠释高品位的质感,于细微之处彰显格调品质。逸达2765mm的超长轴距,让内部空间宽绰有余,用户入座其中,即可享受自在空间,感受非一般的舒适,给用户更愉悦的驾乘体验。同时,整车实现严格的NVH性能控制,怠速噪音低至36.8dB(A),让驾乘者免受噪音干扰。
长安逸达基于方舟架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激光钎焊、高标准自动涂装以及自动化总装等工艺,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品质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与此同时,车体稳定性、驾乘趣味性和乘坐舒适性等用户清晰可感知的环节,也在生产中进行最大化的提升。
逸达顶部采用的激光钎焊工艺,采用全套进口激光焊接设备,完美保证精度与质量。同时,车顶没有传统设计固有的流水槽,抗压能力更强。激光焊接钎焊强度是普通点焊3.6倍,每25mm可承受550-600公斤,相当于一头成年犀牛的体重。在涂装方面,生产线的漆面、防腐和密封都采用最新工艺。其中,漆面采用2K清漆工艺,让车身更通透饱满,更好的抗酸雨腐蚀以及耐老化,更好的耐擦伤性,并确保5年以上不锈不腐。
逸达生产线采用各类视觉在线检测系统,在生产中保证100%车身质量监控,保障产品质量;同时全自动智能化焊接生产线,保证焊接质量、强度、一致性。激光焊接工艺,更高效、精准,实现高强度车身连接,比电焊强度高出30%,给你越级的品质保障。
为了保障车辆的可靠品质,长安汽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与市场要求和用户使用条件相关联的汽车试验验证体系(CA-TVS),该体系包含汽车开发的16个试验验证领域,518项整车、1185项系统试验,超过9000项零部件级试验,全面覆盖车身、底盘、动力、电器、内外饰、智能化等目标的验证。采用三种验证手段保证整车17大系统均能满足客户期望的可靠品质,其中试验场试验和试验室试验覆盖90%的用户使用情况,极端环境试验覆盖其余10%的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用户使用情况。
随着新时代到来,城市家庭用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品质出行的渴望不断提升,他们迫切需要一辆能提升出行品质,高颜值、高品质、高价值、高智能的精致座驾。 作为长安汽车轿车系列的崭新面孔,长安逸达携“质美智省“四重代际差优势而来,是丰富长安轿车矩阵的重要一环,未来将与逸动PLUS、锐程PLUS、UNI-V等产品一道,携手助力长安持续征战轿车市场,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多样化选择。
(新民网出于传递汽车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