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三”生万物 丰田全力以赴拥抱新时代

来源:新民网     编辑:捷升     2023-04-21 15:02 | |

  历经十来年的野蛮生长,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从“你有我有”转变成“你有我优”,跨越式进阶并成为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市场。

  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丰田汽车展示出一系列重磅新品,再次力证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它坚持“以商品和地域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向着以研发纯电动车为中心的移动出行公司进化。在中国市场,丰田汽车深化“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三个主题,HEV/PHEV、BEV、FCEV三条新能源道路并驾齐驱,三生万物,以“制造更好的汽车”全力以赴拥抱新时代。

  bZ系列新品全球首秀

  丰田bZ纯电系列的投放可谓是紧锣密鼓。继去年上市SUV车型bZ4X后,今年车展前夜,主打宽敞舒适空间的三厢轿车bZ3开启销售。车展当天,丰田又发布了bZ纯电系列的两位新成员“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bZFlexSpace Concept 悦动空间”。

  这两位全球首秀的新成员,即将在明年导入。两位新成员都是丰田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而成,其中,“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是由丰田与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一汽丰田、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共同开发,计划由一汽丰田生产销售。它以“Reboot”为开发理念,采用了更加激进,有标志性的造型语言,提供多样化的用车场景,同时会搭载持续进化的自动驾驶技术;“bZFlexSpace Concept 悦动空间”则是由丰田与广汽集团、广汽丰田、丰田中国研发中心携手共同打造,计划由广汽丰田生产销售,它以“Cozy Home”为开发理念,超大车内空间,提供仿佛移动客厅般的舒适与便捷,并且全面升级车辆智能化与场景化体验价值。

  至此,TOYOTA bZ纯电动专属系列产品阵容覆盖了轿车、SUV、跨界车等更多元的细分市场与应用场景,持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符合喜好与期待的产品。


  “双擎”开启智能电混新时代

  率先搭载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的人气车型——卡罗拉和雷凌亮相本次车展。“智能电混双擎”是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全新中文命名,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的智能化进一步升级,通过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带来史无前例的高效率电动化。独一无二的行星齿轮技术,充分发挥发动机与电动机各自优势,完美智能动力分配,全面提升电驱性能,实现更迅速的动力响应、更强劲的动力输出、更持续的加速性能。

卡罗拉智能电混双擎

雷凌智能电混双擎

  未来,丰田旗下还将有更多智能电混双擎车型相继问世,带领消费者开启全新的智电体验。


  加速构建氢能社会

  本次上海车展,除了氢燃料电池车第二代MIRAI亮相之外,搭载氢燃料发动机的COROLLA CROSS H2 CONCEPT也首次在国内亮相。这款在赛车运动的严苛条件下打磨的产品是丰田兼顾追求赛车运动的激情与实现碳中和的完美结合,也是为促进氢能源活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且丰富的移动出行社会而努力的成果。

  丰田始终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普及、推广氢燃料电池技术,明年春天,首家在日本以外地区建造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专用工厂将在北京投产。

  推进全面智能升级与落地

  此次展出的卡罗拉智能电混双擎和雷凌智能电混双擎等重点车型,全部搭载了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能通过智能化的感知、预判和处理,在多样化的交通场景下智能守护用户日常安全。丰田表示,该系统会陆续搭载到更多车型中,切实推动“科技平权”以实现“量产幸福”。

  展台上的Toyota Space智能座舱,则是由中国工程师团队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它通过智能设备无缝衔接、AI助手的个性化定制、拓展车内大屏应用,实现智能新体验。此次展出的下一代Concept是丰田对未来智能化的思考和提案。

Toyota Space智能座舱

  Toyota Connect智能互联为用户提供365×24小时全方位的“安心·安全、舒适·便利、智能·先进”的车联网服务。今后,Toyota Connect智能互联将不断升级、保持进化,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


  (新民网出于传递汽车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