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树新标,长安马自达MAZDA EZ-6下线

来源:新民网     编辑:捷升     2024-07-18 11:55 | |

  7月17日,长安马自达首款基于纯电平台的B级轿车——MAZDA EZ-6在南京工厂迎来下线。南京市有关领导,长安汽车总裁王俊,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马自达(中国)董事长中岛徹出席本次新车下线仪式,并共同见证了长安马自达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的签约落地。

  自2005年落户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以来,长安马自达得到了南京市各级政府机关的关怀与指导。下线仪式上,南京市市长陈之常表示,自2005年2月成立以来,长安马自达已经在南京扎根发展近20年,为南京汽车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EZ-6的成功下线以及新能源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约,标志着长安马自达的发展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EZ-6的成功下线,不仅是长安马自达加快向新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时刻,也是南京汽车产业持续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迈进的重要一步。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也为长安汽车和马自达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一直以来,长安汽车和马自达双方建立并保持着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不论是战略诉求、经营理念,还是产品技术、渠道布局、全球化拓展等各个方面,都高度契合、充分互信、开放共享,树立了合资合作标杆典范。

  作为马自达海外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汽车市场在新一轮的汽车产业升级浪潮中已跻身全球前列。2023年4月,马自达正式公布中国市场业务变革计划,携手中国市场合资伙伴长安汽车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推动长安马自达全面向新能源转型。一年多来,双方母公司改革产品开发模式,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亿元,人才、设备等资源快速到位,探索并建立了新的合作模式——“合资2.0”,用长安汽车全球领先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能力赋能马自达品牌百年造车底蕴,充分发挥双方特长,实现1+1>2的效果升华。

长安马自达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签约

  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岛徹表示:“MAZDA EZ-6的下线,只是我们的起点,随着长安马自达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我们将持续加强与中国业务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长安汽车,以及合资公司长安马自达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共创活动,继续秉持马自达的核心DNA,为全球市场客户创造独具马自达特色的商品,成为更受全球客户支持的品牌”。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之一,马自达深耕中国市场已有32年。先后向中国市场导入了MAZDA 3、MAZDA 6、MAZDA CX-5等众多经典畅销车型,凭借无可比拟的驾乘愉悦,马自达在中国市场拥有近390万用户。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马自达海外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作为马自达和长安汽车通力合作的最新成果,EZ-6在保持马自达独有的设计风格、“人马一体”驾乘乐趣、顶尖的安全性能的基础上,融入了长安汽车全球领先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同时,EZ-6还将提供纯电BEV和增程式REEV两种动力,成为合资B级轿车市场唯一提供增程式动力选择的车型。

  作为合资新能源轿车的旗舰之作,EZ-6的智能化实力尤其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点赞。陈之常市长现场观摩了EZ-6的循迹倒车、遥控泊车、自动泊车演示。EZ-6整车配备了4颗百万像素高清全景摄像头和12颗高性能超声波雷达,可识别垂直、水平、斜向、无车位线等108种不同种类的停车位,拥有自动泊车、遥控泊车、遥控进出、远程智能泊车、循迹倒车五种智能泊车功能,能够为用户带来超智能、超便捷的自动泊车体验。

  EZ-6的成功下线,开启了合资新能源的全新篇章。通过这款全新车型,长安马自达希望在电动化时代,依然能够为用户提供怦然心动的设计,让电动车的驾驶能够回归“以人为本”,让电动车也能有媲美燃油车的驾乘愉悦,让每一位爱车之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丰满,更加熠熠生辉,让大家能够“再一次,为MAZDA着迷”。同时,以本次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签约为起点,长安马自达将在新能源项目继续投入超一百亿研发资金,加快后续多款新能源车型的孵化速度,不断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新民网出于传递汽车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