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同济大学-华人运通“新能源动力联合实验室”成立

来源:新民网     编辑:江美     2018-06-19 10:43 | |

  6月6日,华人运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人运通”)与同济大学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新能源动力联合实验室”。华人运通首席技术官马克·斯坦顿与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余卓平教授为实验室揭幕。华人运通董事长丁磊出席,并向余卓平教授颁发“华人运通国际技术委员会”顾问聘书。

  同济大学长期致力于交通出行产业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是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池与创新高地。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汽车研究机构,智能汽车研究所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和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信部第一个授权的智能网联测试试验基地(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试验场)等科研机构,聚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技术,围绕智能动力系统、V2X与组合定位、智能感知与决策、线控底盘控制、智能车测试与评价等多方向,开展深入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应用研究及产学研合作研究。余卓平教授是国家973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节能与环保汽车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责任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在汽车工程、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多方面是行业内的资深大咖。

  华人运通董事长丁磊(左)向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余卓平教授(右)颁发“华人运通国际技术委员会”顾问聘书。

  华人运通首席技术官马克·斯坦顿(左)与余卓平教授(右)为实验室揭幕

  同济大学-华人运通“新能源动力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开拓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发挥同济大学科研、项目、人才优势,以及华人运通公司资金、技术和产业优势,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新技术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据悉,联合实验室将由同济大学和华人运通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并主要负责,通过资源融合、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深化产学研合作效益最大化。

  华人运通董事长丁磊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汇聚了世界上各方面顶尖的人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华人运通旨在汇聚全球资源,搭建开放合作的平台,以技术驱动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新能源智能出行产品。此次与同济大学在新能源方面开展科研、教育和产业间的合作,与余所长带领的顶尖技术团队深度融合将有力地促进产研互动。华人运通始终以“志存高远、务实规划、长期奋斗、实业报国“为企业追求,在产业变革的历史时期,与同济大学一起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中国力量走向世界。

  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余卓平教授赞同丁磊董事长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华人运通的愿景。“同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到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场;我跟丁磊董事长在上汽时期也曾经合作过十多年,丁总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在余卓平看来,华人运通不是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华人运通的团队都是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非常务实,目标也很明确。”他强调,一个工业体系的建成不是两、三年就能成熟的,需要二、三十年不断地优化创新,他赞赏丁磊团队有长期奋斗的决心,通过技术研发最终产出成果。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希望在时代变革中共同探索新技术的创新,打造全新的产品,加速技术的市场化,实现共同的汽车强国梦想。

  华人运通首席技术官马克-斯坦顿代表公司为联合实验室成立揭牌。马克拥有35年汽车技术研发与整车开发经验,曾长期在捷豹路虎、福特汽车等全球车企负责整车设计与开发,更是i-Pace电动车赛车版之父。马克深知技术创新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这十年来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希望把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全情投入,并带领华人运通的技术团队以创新为发展动力,遵循正向开发,与全球优秀伙伴合作,开发面向未来的产品。”

  华人运通副总裁陈俊博士与余卓平教授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济大学熊璐教授、陈辛波教授,华人运通副总裁宋京博士以及行业专家与工程团队一同出席见证。

  (新民网出于传递汽车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